• |
  • |
  • 数字报
  • 您当前的位置:凯发k8官网 > 观点

    杨志勇: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完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凯发k8官网

    时间:2020-11-04 09:50:4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是一个新提法,与之前所说的“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不同。财税和金融体制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不只是简单的文字调整,而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财政与金融本来关系就密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紧密配合,促进了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总体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释放出合理的流动性,让宏观经济政策顺利运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是现代国家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只肯定其中的任何一种政策的作用,而否定另一种政策的作用,有可能会贻误宏观经济调控的良机。

      中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这在宏观经济治理上有突出的表现。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国际格局的变化,让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也让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本来就不容易,国际协调环境的巨大变化,意味着经济政策国际协调难度的进一步提高。国际国内市场融合越来越多,本来要求更多更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但复杂的环境让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面临着一定挑战。

      国内经济政策选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一宏观经济政策效率边际递减问题必须解决。大规模减税降费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对冲机制以应对可能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当持续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换来经济总量的扩张,换来更多的税源,这样的财政政策才具有可持续性。积极财政政策本质上要求政策的扩张性,因此任何与此相悖的具体政策选择都必须小心谨慎,防止具体政策作用相互抵消。因此,要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问题,保证财政运行的可持续。防止政策边际效率递减的方式之一就是变化政策工具,而不是一味地实施单一的具体政策。货币政策同样如此。货币供应量保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才能适应宏观经济调控所需的合理流动性,需要认真研判。对于市场来说,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市场运行的成本,直接影响到投资回报的多少。

      时至今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已经不是那种简单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操作模式,因此,应该跳出简单的松紧政策单一维度选择思维。让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就必须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让中国经济充满了韧性,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必须让这样的市场高效运行。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这只是说明市场规模大,但大规模的市场不一定等于高效率的市场。高效的市场,应该有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让旺盛的市场需求得到充分的释放,让市场供给充分有效。消费升级换代是当下国内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要求有高品质的商品提供。眼下,我们需要提防高品质商品断供的风险,特别是不少高品质商品与先进技术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高新技术,就没有高品质的商品,没有高品质的服务。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应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配合,形成更加有效的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市场主体需要更多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因而呼唤更加合理的市场运行成本,呼唤更加高效的市场监管。合理的税费负担,合理的成本费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应该致力实现的目标,而这离不开财税金融政策的协调,也离不开财税金融体制的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上还有许多细功夫可做。这些年来,为促进科技创新,中国已经实施了不少公共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而今,更需要强调的是更加精准的创新型财税金融政策。

      就财税政策而言,税收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上可圈可点。企业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这是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如何让加计扣除政策更加精准,让更有创新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企业所得税政策仍有一定的完善空间。研发支出范围的界定可以再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可以更偏向自主创新企业,对科技创新企业实行更加优惠的税率,这意味着企业所得税制可以进一步改革。创新靠技术,技术发明靠人才。中国需要加快形成一套有利于吸引国际一流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制,45%的综合所得最高边际税率亟待下调,打造个人所得税制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财政在科研上的投入,是最常见的支持科技创新的举措。但是,仅仅增加科研投入是不够的,只有按照科研规律要求使用科研经费,增加的财政支出才能真正促进科技创新。近年来,随着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加,科研条件大为改善,科技创新实力大大提升,但与此同时,也仍存在一些重复的缺少创新性的成果,这表明科研经费使用的科技创新导向有待增强,还需要进一步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的要求。因此,要按照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思路,创新科研投入的预算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按照科研规律增加财政支出,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原始性创新的氛围。原创性成果的取得绝不是简单的论文发表,而应基于扎扎实实的研究,遵循科研基本规律。

      另一方面,在特定领域可以加强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投入,以结果为导向,防止低水平技术重复。例如,芯片是当前科技创新过程中亟待加强的领域,但发展芯片技术不能仅靠人海战术和财政支持,而是要深入研究如何通过财政支出有效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短板领域造成低水平的产能过剩,也才能获得应有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有规律可循,要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科学家的氛围,让科学家不被不符合科技创新要求的财务管理所束缚。为此,政府预算管理创新要有新的突破,让更多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来。

      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持包括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导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等等。与此同时,要按照市场的规律做事,区分商业领域的金融支持与财政资金支持,让财政和金融在各自领域协调配合,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合力。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所面对的发展和变化,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要有更高超的水平。经济政策走向的选择,需要建立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充分把握之上。从本质上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本来就是因应短期经济形势变化需要作出的。宏观经济形势变了,经济政策就要有相应的变化。当前经济形势面临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数字经济的兴起,开放经济体制所遇到的新挑战,可能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带来一定难度。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高度关注,要树立宏观经济政策运行成本的理念,创造条件,让政策选择更加有效。

      宏观经济政策基于宏观经济体制,也基于宏观经济治理格局。好的宏观经济体制和好的宏观经济治理会给政策选择减压,会减少政策误判的成本,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就减少了相机抉择的压力。有效的货币规则,同样会减少货币供应量选择的误判,利率市场化会让市场在资金供给中更加有效。总之,要形成合理的宏观经济格局,要完善宏观经济体制,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把财税和金融问题放在一起统筹考虑。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凯发k8官网 | 凯发k8官网的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凯发k8官网 |

    凯发k8官网的版权声明:财会信报凯发k8官网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凯发k8官网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