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一项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兴安盟大面积应用和推广 为黑土加“油” 夯实粮仓根基-凯发k8官网
富饶的黑土地,夏日里一片葱郁,庄稼茁壮生长。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位于北纬46度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是世界公认的“玉米优质产区”。这里,黑土地面积1233.1万亩,占全盟耕地总面积的53.24%,守着黑土地不愁多打粮。然而多年的耕种,让兴安盟的黑土地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窘境。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兴安盟打响了黑土地“保卫战”,推广农业科技、出台保护条例、实施保护性耕作……通过一项项针对性措施,为黑土加“油”,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自从加入了科右中旗浩宇农牧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种了一辈子地的张树奎,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特别好,省心又省事,一亩地能增产500斤。”科右中旗种植户张树奎说,虽然对丰产的底气更足了,但他担心,要是黑土层变薄了,粮食产量就不稳定了。
张树奎所担心的,也正是兴安盟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担忧。作为珍贵的土壤资源,黑土地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大粮仓”。
从2020年开始,兴安盟全面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措施,着力进行黑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兴安盟全域行动起来,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密植高产等保护性耕作在各旗县市推行;高标准农田、测土施肥等一系列“藏粮于地”措施有序展开。秸秆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技术,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选择。
坐拥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2023年,兴安盟粮食播种面积达1562.8万亩,粮食产量达135.6亿斤,迎来“十四连丰”。2024年,兴安盟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50万亩,同比增加13%。
经年累月的耕作,让农民养成了重施化肥农药的耕作习惯。在一地奏效的黑土地保护新办法,在另一地可能“水土不服”。面对这些挑战,兴安盟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为黑土地搭配“营养餐”,给黑土地加“油”,一项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挥着作用。
“我已经连续3年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了,特别好。秸秆还田不仅省钱,还能提高玉米产量。”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村民刘长臣满脸喜悦地对记者说。
自2020年国家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以来,扎赉特旗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性耕作在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扎赉特旗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典型案例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性耕作成效突出项目旗县,“扎赉特模式”被确认为自治区唯一一个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
“扎赉特模式”是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具有保土、保水、保肥、稳产增产和节本增效的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培肥地力、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每亩节约作业成本40至60元,亩保苗率提高5%,增产8%以上。
既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也需要耕作方式的改进。近年来,兴安盟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效果显著,较传统模式亩均减少投入64元;保护性耕作地块玉米平均亩产1162斤。
黑土地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黑土地保护也非朝夕之功,“保卫战”注定也是一场“持久战”。
连日来,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们正在忙着田间管理。2023年,合作社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示范田经过测产,亩产达2363.8斤,玉米产量越来越稳。
近年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在兴安盟逐渐铺开。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农民耕种观念正在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后,保护性耕作不仅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投入。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比传统模式高0.2个百分点,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传统地块2%左右,出苗率普遍在93%以上。”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科科长何双柱介绍。
广袤的黑土地上,无数科研工作者把青春撒在了田野上,奋力抢回宝贵的黑土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兴安盟全面推广、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水稻旱作、大豆玉米大垄高台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垄三行、生物降解膜等科技创新技术。2020年以来,全盟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2800余万亩次,建成高标准应用基地78处。
一项项保护性耕作技术正在兴安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兴安盟为塞外粮仓增添更多“兴安粮”的底气越来越足。(记者高敏娜)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