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 ”复合种养助农增收-凯发k8官网
8月上旬,川南地区迎来水稻丰收。记者在这里采访发现,不少稻浪滚滚的农田看似普通,却藏着让农民增收致富的“玄机”——“稻 ”复合种养。
躲过白天的烈日暴晒,下午5点过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种粮大户谭逵来到自己的承包田里,开始收水稻。割完稻谷,在湿漉漉的泥土中,可以看到一只只小龙虾在钻田打洞。
“让我能多赚钱的,就是这些虾子,秋收后灌了水,又要开始养一轮。”谭逵兴奋地说。2023年,受相关政策扶持,谭逵将这些年陆续流转的近300亩水稻田,全部改造为稻虾复合种养田。
谈起这种模式的增收情况,谭逵十分满意。他给记者算了笔账:首先水稻产量以去年亩均1000余斤计,按订单价每斤1.6元来算,减去种植成本,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小龙虾一年养殖三到四轮,可收获3万余斤,以全年平均市场价每斤30元算,收入可达90万元左右,纯收入可达50万元左右。
“只种粮食增加收益的空间极为有限,‘稻 ’模式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能让农民增收,大大提升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潘世江说。
在川南地区,水稻“加”的内容繁多,除了较为常见的“稻 虾”,还有“稻 鱼”“稻 鸭”“稻 螺”等共养模式的探索。
在地处四川南部的泸州市,不少地区水稻开镰在即。泸州市古蔺县白泥镇白泥村村民罗帮学的20亩农田里,已经稻谷飘香,田间水里鱼儿欢腾。收了水稻,10月份田里的鱼就到了上市季节。他预计,今年每亩可收获300斤左右的稻花鱼,按每斤20多元销售,至少有6000余元的增收。罗帮学对此满怀期待。
潘世江介绍,“稻 ”模式还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稻田为鱼虾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和天然饲料,同时,鱼虾以稻田里的虫和杂草为食,可以减轻虫害和草害,而鱼虾产出的粪便又是水稻生长最环保的肥料。“鱼虾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还能增加水中氧气。”
四川南部是典型丘陵地带,特殊的自然条件还催生出“稻 药”“稻 菌”“稻 菜”等农业生产模式。
宜宾市的地貌特征是“七山两水一分田”。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的坡地由于缺水,“稻 虾”等模式效果不佳,当地有着农技专业背景的种粮大户陈仁池选择了水稻与川芎的轮种。
“在旱地里,这是最佳的选择了,必须因地制宜。”陈仁池说,“川芎等中药材不仅卖得好,而且价格相对稳定,近几年,仅是川芎就为每亩地带来每年1000元至1500元的增收。”
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春海说,近几年,宜宾通过“稻 ”模式的探索,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建成“稻 虾”基地20万亩,亩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建成“稻 菜”“稻 药”“稻 菌”等复合种植基地10万亩,亩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发展‘稻 ’复合种养关键还是靠农业技术,只有技术不断提升,才能让生产持续提质增效。”唐春海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